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国产真实AV剧情露脸,欧美三级在线看,性爱AV在线

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陰極銅工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信息公示

來源:職衛所 發布時間:2017-07-11 15:23:03 瀏覽次數: 【字體:

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工作規范》的要求,現將《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陰極銅工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相關信息公示如下:

一、 建設單位名稱、地理位置及聯系人

建設單位: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

地理位置:甘河灘

聯系人:張曉龍

二、 項目名稱及簡介

建設項目名稱: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陰極銅工程

建設規模:陰極銅10萬t/a,硫酸(100%)44.7561萬t/a

項目組成及工程內容:擬建項目主要建設工程精礦倉、解凍庫、熔煉車間、電解車間、制酸工段、凈液車間、余熱發電站、磨浮廠房、過濾廠房制氧站、收塵系統和脫硫系統等。

三、 現場調查、采樣、檢測的專業技術人員名單、時間,建設單位陪同人

 

人員分工

姓名

職稱/職務

項目負責人

李岳

主任醫師

報告書審核人

姬紅蓉、史春波

主任醫師

報告書編寫人

馬曉明

主管醫師

建設單位陪同人

張曉龍

 

四、 建設項目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

擬建項目建成投產后工作場所空氣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矽塵、煤塵、電焊煙塵、砂輪磨塵、石灰石粉塵、石膏粉塵、其他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酸、硫化氫、氫氧化鈉、硫化氫、氨、銅塵、銅煙、鉛煙、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氫、銻化氫、氧化鈣、可溶性鎳化合物、錳及其化合物、高溫、全身振動、手傳振動、紫外輻射、工頻電場、噪聲和電離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據類比企業檢測結果,擬建項目投運后存在粉塵、噪聲和高溫超標的可能性。

五、 評價結論與建議

(一)評價結論

(1)依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的規定進行分類,擬建項目歸類為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的常用有色金屬冶煉類目,確定擬建項目為嚴重職業病危害項目。

(2)擬建項目建成投產后工作場所空氣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塵、煤塵、電焊煙塵、砂輪磨塵、石灰石粉塵、石膏粉塵、其他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酸、硫化氫、氫氧化鈉、氨、銅塵、銅煙、鉛煙、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氫、銻化氫、氧化鈣、可溶性鎳化合物、錳及其化合物、高溫、全身振動、手傳振動、紫外輻射、工頻電場、噪聲和電離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據類比企業檢測結果,擬建項目投運后存在生產性粉塵、噪聲和高溫超標的可能性。

(3)擬建項目應重點控制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粉塵、噪聲和高溫,粉塵重點控制環節為火法冶煉原料配料上料、熔煉廠房和銅包維修過程,噪聲重點控制環節為制氧站、熔煉廠房、空壓機房、余熱發電工段、破碎篩分工序。擬建項目應特別防范砷化氫、一氧化碳、硫化氫和氨等引起的急性中毒,以及密閉空間作業危害。

(4)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職業病防護措施、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措施、總體布局和設備布局、建筑衛生學、輔助用室、職業衛生管理措施等方面需進一步完善設計。

綜上所述,該項目在下一階段的設計與施工中,落實已設計的各項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包括本評價報告提出的補充措施和建議,從防護設施、個人職業病防護、職業衛生管理、職業健康檢查等方面采取綜合的防控措施,加強對生產性粉塵、高溫和噪聲的防護,加強職業病危害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期正常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可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各項職業病防治措施切實、可行。

(二)建議

1運行期控制職業病危害的補充措施和建議

1.1 職業衛生管理

(1)擬建項目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應包括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2)在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醒目位置應設置砷化氫、一氧化碳、硫化氫、氨、硫化鈉、二氧化硫、硫酸、鉛煙、鉛塵、液氮、電離輻射、高溫、噪聲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卡。在存在生產性粉塵、化學毒物、噪聲、高溫、電離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置職業衛生警示標識。

(3)招聘新員工時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合同中應告知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及提供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等。對新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內容包含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職業病防治知識、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操作規程、應急救援預案等。企業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應選擇具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

(4)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專項投資概算,預算內容包括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和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設施采購、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檢驗設備配置、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等費用。

(5)在設計階段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建設項目試運行期間,應當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運行的情況和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6)按照《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確定綜合維修等車間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每日工作時間8h,每周工作時間40h。若延長工作時間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進行安排。

1.2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1)物料輸送過程存在落位差的工作場所安裝通風除塵設施,加強輸送皮帶的密閉性,在皮帶頭部安裝防護罩和抽風除塵裝置。

(2)在工藝允許的條件下,在容易產生揚塵、積塵的工作場所如皮帶走廊、渣選礦車間等設置沖洗設施,及時加濕輸送過程中的物料或沖洗積塵。在存在酸堿的工作場所設置沖洗設施。

(3)對可安裝消音器的產噪設備如鼓風機等安裝消聲器。

(4)電離輻射接觸人員應采取屏蔽防護、時間防護和距離防護等綜合措施,必要時佩戴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器。放射工作人員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健康檢查。

(5)制定密閉空間作業防護措施。排污池、閥井、蓄水池等屬于密閉空間。建立密閉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密閉空間,對密閉空間作業人員應進行針對性的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密閉空間作業前應事先進行充分的通風,待密閉空間氧含量、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均符合相關要求后,勞動者佩戴適宜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便攜式檢測報警儀、通訊工具等后方可作業,禁止單人單獨作業。在密閉空間從事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如電焊作業時應加強密閉空間的機械通風。若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密閉空間作業時,應加強對被委托方的職業衛生管理。密閉空間的具體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參見《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

(6)加強對含砷渣、含鉛渣等物料堆存場所的管理,防止堆存過程產生二次揚塵。含砷渣堆存場所應注意防水防潮,不與酸性物料一起儲存含砷渣,避免含砷渣遇酸或受潮產生砷化氫。

(7)加強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維修保養,確保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正常運轉,建立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檢維修記錄。

(8)針對可能存在生產性粉塵、高溫和噪聲超標的工作場所,應進一步采取防護措施,如密閉化、降低物料落差、濕式作業、采購低噪聲設備、合理車間布局、高溫車間休息室采取隔溫措施等。

1.3 建筑衛生學

(1)輔助用室設計溫度應參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浴室設計溫度應≥25℃。

(2)照明設計應參考《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執行。

1.4 輔助用室

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輔助用室的設計未做詳細描述,在具體設計和施工中應依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的相關規定,按車間衛生特征等級對浴室、更/存衣室和盥洗室等進行設計。

依據車間衛生特征分級表綜合判斷,擬建項目的熔煉車間、電解車間和凈液車間衛生特征等級為2級,其它車間衛生特征等級為3級。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車間衛生特征等級2級的車間應設浴室,車間衛生等級為3級的車間宜在車間附近或廠區設置集中浴室。車間衛生特征等級為3級的更/存衣室,便服室和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層存放的原則設計,更衣室和休息室可合并設置;勞動定員男職工人數<100人的工作場所男廁所可按25人設1個蹲位、>100人的工作場所每增50人增設1個蹲位,小便器的數量與蹲位的數量相同;勞動定員女職工人數<100人的工作場所可按15人設1個~2個蹲位,>100人的工作場所每增30人增設1個蹲位;人數最多班組女工人數>100的工業企業,應設婦女衛生室。

1.5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1)根據勞動者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應配備防護面罩、防酸堿手套、防護眼罩、隔熱面罩、防塵口罩、電焊面罩、濾毒盒等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具體參見《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采購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時應選擇具有生產許可證的資質單位,除聽力防護用品如耳塞、防護手套和防護服外,其它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應標識LA標志。

(2)指定專人負責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管理,建立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發放臺賬。

(3)加強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訓。

(4)為接觸噪聲的勞動者配備適宜的防噪耳塞,根據類比企業的工作場所噪聲檢測結果,推算擬建項目防噪耳塞參數。

1.6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建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砷化氫、硫化氫、一氧化碳、氨、銻化氫等中毒和酸堿腐蝕的專項處置方案。救援預案應明確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人力、應急救援物資、現場應急救援技術和日常應急管理等內容。在預案中明確規定需儲備的救援裝備、防護裝備和現場急救用品等物資種類和數量,指定存放應急救援物資的場所,指定專人負責應急救援物資的維護管理,培訓各類救援人員掌握常用救援技術,定期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演練,督促相關人員掌握急性一氧化碳、硫化氫、砷化氫和銻化氫等中毒現場急救技術。

(2)在車間設置應急救援設施專用柜,儲存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應急救援設施。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建立醫療急救室或與社會醫療單位簽訂應急救援醫療協議,在車間配備醫療急救箱,急救箱內物資配置參見附件三。

(3)在產生一氧化碳、硫化氫、銻化氫、砷化氫、二氧化硫和天然氣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安裝固定式監測報警儀,若現場條件不允許安裝固定式監測報警儀,則配備便攜式監測報警儀。監測報警儀預報值為MAC或PC-STEL的1/2,無PC-STEL的化學物質,預報值可設在相應超限倍數值的1/2;警報值為MAC或PC-STEL值,無PC-STEL的化學物質,警報值可設在相應的超限倍數值。

(4)在廠區醒目位置設置風向標,以便于逃生和救援人員進行救援。

(5)事故通風的風量宜根據工藝設計要求通過計算確定,但換氣次數不宜<12 次/h。

(6)在儲存酸、堿的工作場所應設置泄險區和應急通道,中心實驗室安裝洗眼器。

1.7總體布局與設備布局

(1)高溫車間縱軸宜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當受條件限制時其夾角不得<45。應根據夏季主導風向設計高溫作業廠房的朝向,使廠房能形成穿堂風或能增加自然通風的風壓。高溫作業廠房平面布置呈“L”、“Π”或“Ш”型的,其開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導風向的迎風面。條件不允許布置在室外的高溫設備,應布置在廠房內天窗下或靠近下風側的外墻側窗附近。

(2)高噪聲設備應盡可能集中布置,遠離辦公用房或勞動者長期停留的工作地點;當噪聲設備布置在多層廠房時,產生噪聲、振動的設備應布置在多層廠房的底層。

2施工期控制職業病危害的補充措施和建議

建設單位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建設施工及設備安裝調試,督促施工單位按照《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措施》、《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和《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等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從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救援、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經費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施工期職業病危害程度,預防施工期發生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健康。

施工期主要職業病防治措施應包括:(1)成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制定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病防治計劃;(2)定期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3)為勞動者配備防塵口罩、防毒口罩、電焊面罩、耳塞、防護眼鏡、輻射防護服等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4)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告知工作過程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提供的防護設備;(5)在施工現場設置職業衛生公告欄和警示標識;(6)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職業健康檢查和應急演練;(7)若存在分包工程,應選擇具有職業病防治能力的第三方機構,不得將有害作業轉嫁給無資質、無職業病防治能力的機構;(8)施工期結束時應編制施工期職業病防治工作總結。

六、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一)評審意見

《報告》對施工過程及建成后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工藝設備、技術材料等描述基本完整、準確;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職業健康危害程度評價較全面、客觀、準確;對職業病危害類型判定準確;擬設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分析與評價較正確;職業衛生機構及管理人員的設置和制度建設的建議符合要求;提出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建議合理、可行;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各種強制性標準、規范的要求;結論正確。

(二)建議

1、核實項目所在地海拔高度、風向;

2、補充類比企業相關資料,包括建設情況、射線種類、裝置容量等;

3、補充項目礦渣鉛、砷的儲存及處理過程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

4、補充余熱發電系統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及分析。

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報告》評審,進一步修改后按程序上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