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性和職業性癌癥
重要事實
- 癌癥是全世界首要死因,2008年中,共有1270萬新發癌癥病例及760萬例死亡。
- 全球范圍,所有癌癥中的19%是由包括工作環境在內的環境因素引起,每年導致130萬人死亡。
- 世衛組織將107種物質、合劑及暴露環境歸類為人類致癌物。
- 外部環境致癌因素是指環境中導致罹患癌癥的危險升高的因素,如空氣污染、紫外線輻射及室內的氡等。
- 每十名肺癌死亡患者中就有一名與工作環境中的危險因素緊密相關。
- 肺癌、間皮瘤和膀胱癌是最常見的職業性癌癥。
癌癥的職業和環境原因是什么?
癌癥是全世界首要死因,2008年共有1270萬新發癌癥病例及760萬例死亡。目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癌癥死亡占總死亡數的63%。據估計,這一比例仍在上升。全球范圍,所有癌癥中的19%是由包括工作環境在內的環境因素引起,每年導致130萬人死亡。
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107種物質、合劑及暴露環境歸類為人類致癌物。包括各種形式的石棉以及在環境中發現的多種物質,如:苯、水中的砷、鎘、環氧乙烷、苯并芘及二氧化硅,氡等電力輻射,人工日光浴設備的紫外線輻射、鋁和焦炭生產、鋼鐵鑄造或橡膠生產行業。
絕大部分職業性癌癥暴露風險都可以預防。全世界約有1.25億人暴露在工作場所的石棉中。據世衛組織估計,超過10.7萬人死于職業暴露導致的石棉相關肺癌、間質瘤以及石棉肺。每三名職業性癌癥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例是由石棉引起的。
外部環境致癌因素是指環境中的污染物等導致罹患癌癥的危險升高的因素。例如,據估計,2004年肺癌患者總數的3-14%是由室內氡暴露引起的,這也是許多國家第二大肺癌發病原因。
2004年,空氣污染導致全球16.5萬肺癌患者死亡,其中:
- 10.8萬名患者為戶外空氣污染致癌;
- 3.6萬名患者為使用固體燃料烹飪和取暖而致癌;
- 2.1萬名患者為二手煙致癌。
據估計,2002年中,紫外線輻射引起6萬人死亡,其中:
- 4.8萬人患黑色素瘤
- 1.2萬人患基底和鱗狀皮膚癌
世衛組織的反應
2005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一項癌癥防控決議,敦促各國制定旨在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規劃。這一決議號召所有成員國制定包括增加預防措施、早期發現和篩查及改善治療和姑息治療的國家癌癥規劃。這一決議提倡特別關注通過避免公共場所和工作環境中的化學品和煙草煙霧、特定傳染物及電離輻射和紫外線輻射暴露而可以被預防的癌癥。它建議將可預防的腫瘤(如長在肺部、結腸、直場、皮膚和肝臟上的)包括在國家癌癥控制規劃中:以避免和減少風險因素暴露(如:煙草使用、不健康飲食、酒精的有害使用、久坐、陽光下過度暴露、傳染性物質以及職業性暴露)。
世衛組織開發了許多預防環境暴露致癌的工具,包括:
-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 消除與石棉有關疾病的政策
- 空氣質量和飲用水質量指南
- 氡預防和減輕政策方案
- 紫外線輻射暴露對健康影響方面的實際建議和信息
- 化學品和食品安全標準,包括二惡英和黃曲霉毒素等致癌污染物
- 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包括《引起重大公共衛生關注的10種化學品》
- 世衛組織工人健康全球行動計劃
另外,世衛組織制定了癌癥預防有效規劃指南(《癌癥控制:將知識轉化為行動——預防》)用以應對各種風險因素,包括環境性和職業性風險及輻射。這一模塊旨在協助國家癌癥控制管理人員根據其國家的實際情況制定高效的癌癥預防計劃。它為如何評估問題的重大程度及設計核心、建議性及擴大的成套預防行動和如何監測癌癥預防規劃的效果提供了方向。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